生命的脆弱与意义:在世俗压力中的自我追寻

在这个快节奏、高压力的社会中,我们常常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。今天,一段短视频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,它讲述了一位中金公司的女职员,在公司降薪、房贷压力和产后抑郁的多重打击下,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归路。她曾是海外留学的佼佼者,成绩斐然,性格阳光。然而,生活的种种琐碎和职场的挫败,让她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失了方向,令人唏嘘。

我曾多次思索,人类是多么的脆弱。似乎不管多美好的事物,最后都有凋零的一天,只是这一天来得迟或来得早罢了。这或许有种种悲观的虚无主义,但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。在人生的不同阶段,我们追求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。有时候,当我们达到某个高度后,似乎选择变得少了,但其实,是我们开始忽视了那些曾被我们珍视的选择。

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去探索和追求自己生命的意义,并努力去实现自己想要实现的,而不是追逐世俗的标准。我们要学会接受生命的有限性,认识到”人终有一死”这一不可逆转的事实,这样我们就不会总是活在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未完成愿望的焦虑中。

我曾多次思考类似“突然暴毙”这类问题,但并没有较好好的总结。也曾想过构建一个XX天多次尝试失败后,自动发自己讣告及遗愿的自动程序,因为感到好多人似乎突然消失后就是真的消失了,仿佛从未来过这个世界一般。曾经的一切都慢慢湮灭,消失在历史的长河。就像泡沫一般,bo,爆了,没了,消失了。除了有限的观察者外,还有谁记得其曾经来过?

目前我的想法是,人总有一死,总有遗憾。每个人或许只是宇宙这个庞大模型中的一个微小变量。我们的离去,或许对整个模型的演进影响微乎其微,毕竟有的模型训练每次还随机kill掉一些。我们只不过是一种偶然的变量,这一次训练迭代中出现,诞生了一个有我们参与的模型。这不能说明我们这个变量非常重要,我们所做的事,我们未完成的事有多重要,只能说我们对当前这个模型的演变有那么一丢丢的影响罢了。

如果世界是不同模型的迭代推演,那我们作为变量,在其他模型中是可有可无的,因为我们并不在其他模型的运算权重之中。

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存在和追求毫无意义。我们对当前这个模型的演变,有着自己独特的影响。如果世界是由无数个模型的迭代和推演构成的,那么我们作为其中的变量,虽然在其他模型中可能无足轻重,但在我们自己的模型中,我们却是不可或缺的。

想开一些,接受会死亡的事实,接受突然暴毙的事实,拥抱生命的有限,接受生活的不确定性。然后热爱每一天,过好每一天,不再为世俗的那些东西乱了心神。做好自己,追求内心的热爱,而不是世俗的规则/荣耀榜单。

愿我们在自己的小世界里,建立属于自己的荣誉榜单,活出真正的自我。

愿我们都能勇敢地追寻心中的梦想,不受世俗的羁绊,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。